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抵制冒进:要重工业,也要人民【3】

2020年01月06日15:14    来源:手机看新闻

  “不要使中国也发生‘波兹南’事件”

  “波兹南”事件发生在1956年6月下旬,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斯大林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工人,提出了增加工资和减低赋税的要求,因政府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工人们开始罢工并上街示威游行,最后政府实施武力镇压导致流血事件。这一事件的深层原因是,1948年以后,波兰政府仿效斯大林模式,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的高压统治;经济上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结果出现了周期性的比例失调,生产下降、倒退。在国民收入的使用和分配上,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方针,造成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市场商品紧缺。1956年,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的错误,在波兰引起极大反响,人民内部长期积聚的不满终于爆发。出于同样的原因,当年10月,匈牙利发生了更为严重的事件。

  11月,中共举行八届二中全会,如何吸取波兰、匈牙利事件的教训,成为这次全会绕不开的议题。

  周恩来向全会报告的主题是1957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他首先谈了“波匈事件”的教训。就经济建设而言,周恩来认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则是对的,但是在发展中忽视了人民的当前利益。直接与人民利益关系最大的是轻工业、农业,轻视这两者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就会导致经济发展上的严重不平衡。有鉴于此,对经济建设的方针,周恩来着重强调要关注人民的当前利益。周指出:“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为人民谋长远利益。为了保卫人民的福利和社会主义成果,必须依靠人民。如果不关心人民当前的利益,要求人民过分地束紧裤带,他们的生活不能改善甚至还要降低水平,他们要购买的物品不能供应,那么,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资金也不能积累,即使重工业发展起来也还得停下来。所以,这一条经验也值得我们在建设中经常想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事件值得我们引为教训。”周恩来强调,我们的方针应该是:“要重工业,又要人民。”

  有关经济建设的速度,周恩来说,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写三个五年计划或再多一点的时间是恰当的,现在看来,时间可能还要再长一点。周恩来提出,八大建议的经济指标和《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都还只是个建议,“有某些达不到的指标是不是可以修改?我觉得是可以的”。“计划不合实际就得修改,实际超过了计划也得承认,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八大的建议和农业四十条,是规定了每年进度指标的。这两个文件经过我们研究以后觉得可以修改。上不去,就不能勉强,否则把别的都破坏了,钱也浪费了,最后还得退下来。凡是不合实际的都可以修改,这样就把我们的思想解脱了,不然自己圈住了自己”。(《周恩来选集》下卷)

  周思来提出1957年的方针是:保证重点,适当收缩。他说,从1955年底“反右倾保守”开始,经济领域就刮起了冒进之风,1956年势头更猛。虽然国务院主管经济的领导人一再刹车,效果却不理想。他列举了1956年计划的具体数字,说明各方面要求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不容易控制,失去了平衡。周恩来说:“总的方面是要收缩下来,不然站不稳,那会影响我们的货币、物资、劳动、工资等。我们应该意识到不要使中国也发生波兹南,几十万或几千万人站在街上游行……”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周恩来“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治国理念,在此后的20年里并未得到贯彻,其结果如邓小平所说:“从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可以告慰周恩来总理的是,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已经逐步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放到了第一位。尽管现实的矛盾仍然很多,但老百姓的生活在这30多年里,确实得到了很大改善。

  作者系历史学者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