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向周恩来学婉转表达

杨诗

2020年02月24日10: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不能正面交锋,怎么办?周恩来审时度势,迂回周旋,特地叫来廖承志,进行连续责问,要他认识“错误”,也算给足了张国焘“面子”。周恩来采用这种婉转办法,达到了把廖承志解救出来的目的。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历经各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以超凡的智慧和才能,成功地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和难题。其中,他既表现出坚定的原则性,也展示出高超的灵活性。

婉转表达,是周恩来高超灵活性的一个具体内容。所谓婉转表达,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对于不便、不能或不想直说的内容,巧妙地运用隐含性的语言,加以婉曲表达的说话方式。领导干部若想提高领导能力与水平,就要学习周恩来的领导智慧,包括其婉转表达方法。

用连续责问,解救廖承志

当年在红军长征途中,具有野心的张国焘执意反对中央关于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为此,他下令杀害了红四方面军的不少同志,还监禁了廖承志等人。

廖承志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廖仲恺、何香凝之子,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周恩来对他十分了解。红四方面军同红二方面军进入甘肃、宁夏后,周恩来不断询问廖承志等人的消息。在前往预旺堡的路上,周恩来终于见到了被押着行走的廖承志。他走上前,默默地握住廖承志的手,传递着问候与关切。

当天晚上,周恩来派通信员把廖承志叫到司令部。廖承志进屋后,看见里面坐满了人,其中就有军权在握的张国焘。张国焘明知周恩来认识廖承志,却故意问:“你们早就认识吗?”周恩来胸有定见,没有接张国焘的话,而是连续责问起了廖承志:“你认识错误了没有?认识深刻不深刻?改不改?”廖承志猜到了周恩来的深意,认真作了回答。然后,周恩来留下廖承志吃饭。这期间,周恩来只和张国焘说话,没有再理会廖承志。吃完饭,周恩来让廖承志返回原来的地方。由于有了周恩来的这番过问,张国焘不久就释放了廖承志。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张国焘拥兵自重,专横跋扈,如果当面指责其做法,或直接提出释放廖承志,恐怕会适得其反。不能正面交锋,怎么办?周恩来审时度势,迂回周旋,特地叫来廖承志,进行连续责问,要他认识“错误”,也算给足了张国焘“面子”。周恩来采用这种婉转办法,达到了把廖承志解救出来的目的。

用“妥否,请批”,处理棘手问题

1973年9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何鲁教授病故。此时,“文化大革命”已进行数年,党的政策开始逐渐调整,被视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的境况也有所改善。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国务院负责文教工作的周荣鑫和刘西尧提议,可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何鲁教授逝世的消息。但是,由于打压知识分子的姚文元直接掌管中央宣传喉舌,周荣鑫、刘西尧担心通不过,就将请示呈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恩来阅后随即批示:“一般政协委员、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艺术家逝世的消息可在《光明日报》刊登,如何鲁先生病故即属此类。妥否,请批。周恩来 20/9/1973 ”。周恩来批示中最后的“妥否,请批”这句话,问的是姚文元。周恩来不仅是国务院总理,还在刚召开的十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而姚文元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按照周恩来的职务和资历,完全可以要求姚文元“照办”,但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总理还是采用“妥否,请批”的特殊方式,婉转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面对周恩来有理有节的主张,姚文元不得不表示同意。

问题虽然棘手,但是周恩来却四两拨千斤。睿智的他打破常规,询问姚文元“妥否,请批”,迫使这位“宣传总管”无法从中作梗,进而为当时不能在党报上发表讣告的著名知识分子在《光明日报》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用敬酒劝阻,避免客人失态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随同的还有外相大平正芳、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等。29日,中日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对中日两国来说,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成果。

9月30日,周恩来陪同田中角荣一行到沪访问,上海市举行欢迎宴会。大平正芳出任田中内阁外务大臣不久,就促成了首相访华、实现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因而异常兴奋。在欢迎宴会上,他到处敬酒,频频举杯,连连畅饮。田中角荣见了,惊讶地说:“哟,大平君,不得了,这么能喝酒啊?大平君今天大功告成,太高兴了,开怀畅饮,从没看到他这么喝酒的,他酒量如此之大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啊。”中方翻译林丽韫听了田中角荣这番话,当即翻译给了周恩来。细心的总理记在心里。过了一会儿,他对林丽韫说:“小林,你跟我走。”说着,周恩来从座位上站起,端着酒杯来到大平正芳敬酒的那张餐桌。他先向全桌的主人、客人敬酒,“为中日友好、为客人的身体健康干杯”,随后自然地对大平正芳说:“大平先生,请同我们一起回座位吧。”这时,大平正芳已经有点喝高了,但还没有酩酊大醉。他带着些许清醒,跟随周恩来回到了宴会主桌。

周恩来为什么要适时请大平正芳回到自己的座位?田中角荣关于“大平开怀畅饮,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的感叹话,引起了周恩来的格外关注。他“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郭沫若语),考虑到大平正芳如果在欢迎宴会上醉酒失态,会有失其日本外相的身份。一贯善于为别人着想的周恩来,当然不愿意眼见外国客人出现尴尬的情形。但是在众人面前直言劝阻,可能会挫伤大平正芳的自尊和颜面。所以,周恩来就借着敬酒的机会,巧妙地将大平正芳请回了自己的座位。恰到好处的婉转表达,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用婉转批评,指导统战工作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平、津、沪等重要城市相继失陷,香港成了中国对外联络的主要通道。与此同时,一批批文化人也从各地陆续转移到香港。为了在这片天地里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于1938年1月成立,廖承志担任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周恩来点将廖承志,是因为他革命斗争经历丰富,具有主持海外统战和上层统战的优越条件。

廖承志不辱使命,赶赴香港以后,在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文化宣传阵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至1941年上半年,旅港知名文化人已有数百人。然而,在群贤毕至、抗日文化活动展开的同时,香港文化界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争论,且“问题的争论有多半是带着人事问题在内的”。应当说,这些矛盾和争论的产生,与具体领导香港文化界的廖承志有一定的关系。

身为中共南方局书记兼文委书记,周恩来始终关注着香港文化界的统战工作和团结问题。他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得知了香港文化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矛盾和争论。为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把香港文化界人士最大范围地团结起来,组成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1941年5月7日,周恩来专门给廖承志发出电报指示,中心主题是:“领导文化工作者的态度”。

周恩来首先肯定了廖承志的工作和辛苦,“三个月来文化人到香港甚多,要你一人招待疏散,想见你的烦忙”,随即便指出,“不过我们仍要向你提议对待文化战线的朋友及党与非党干部,第一,不能仍拿抗战前的眼光看他们,因为他们已进步了,已经过一次考验了;第二,不能拿抗战前的态度对待他们,因为他们已经过一些政治生活,不是从前上海时代的生活了;第三,我们也不能拿一般党员的尺度去测量他们,去要求他们,因为他们终究是做上层统战及文化工作的人,故仍保留一些文化人的习气和作风,这虽然如高尔基、鲁迅也不能免的,何况他们乎。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列宁、斯大林对待高尔基的眼光、态度和尺度,才能帮助和提拔这般文化人前进。”接着,周恩来提出了婉转的批评:“毛主席告诉我们要重视这支文化战线上的力量,因为他们正是群众革命精神的宣传者和歌颂者,我这一年来在此收获不少,希望和建议你们本此精神做去,原则的问题不能放松,工作方法上处人态度和蔼。作风不能尽人一致的,以前那种有时失之轻浮,有时失之圆滑,有时失之谦虚、有时骄傲的态度是不适当的。希望你也一样的排斥,并且更慎重认忍切实细密一些……”最后,周恩来说,“望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周恩来这份电报指示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他深知,在香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困难不少。所以,周恩来充分考虑到环境条件、问题的复杂性等因素,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要向廖承志强调“领导文化工作者的态度”问题。批评时,运用了婉转含蓄方法,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指不足、提希望。按照周恩来的重要指示,廖承志进行了认真反思,改进了工作,抗战文化运动从此在香港蓬勃发展起来。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