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领袖》剧照。 “九月来信”是我党早期在周恩来主持下起草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对红军和党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严重损害了周恩来的健康。通宵达旦的工作,使周恩来心脏出现了问题,继而他又受到癌症的侵袭,于1974年6月1日住院治疗。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与秘书工作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党的事业、军队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千秋功业。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周恩来亲自发现了这个严重问题,因为在会场这个特定场合,他不便对有关负责同志展开批评,就采取了简捷明了、直指问题、一针见血、措辞严厉的方式。这也体现了周恩来“处理问题敏捷如电火行空”的风格。
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个人是不可分离的。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常常有两人并称的例子。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1年第16期) 《文史参考》2011年第16期(8月下)封面 周恩来苦心排九大主席台座位 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二天见报的新闻照片上,人们看到主席台前排正中是毛泽东,毛的左边依次是林彪、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谢富治、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汪东兴、温玉成,右边依次是周恩来、董必武、刘伯承、朱德、陈云、李富春、陈毅、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周恩来和毛泽东(资料图) 毛泽东问:“怎么打倒了那么多干部?” 1972年12月,风云变幻的北京。清查林彪集团刚刚结束,纠正“文革”初期造成的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王稼祥、刘少奇和高岗 本文摘自《刘少奇的20年》,鲁彤 冯来刚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高岗号毛泽东之“脉”;在工会工作问题上,刘少奇支持了邓子恢,批评了高岗 刘少奇在建国前后有关国家建设问题,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过渡两个问题上,都进行过大量的论述。当然,在许多方面是有失偏颇的。
本文摘自《周恩来生平全纪录》,江明武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1966年,正当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准备执行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打断了全国经济建设的进程。以林彪、江青为代表的野心家、阴谋家,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肆宣扬“只要革命抓好了,生产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挑动群众“停产闹革命”,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