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伯延调研四个昼夜 坐在村民门槛上唠嗑

本报评论员

2018年03月30日11:34    

调研中要少些“规定动作”,多些“自选动作”,少打招呼、多点“突袭”,少看“前庭”、多看“后院”,少去安排好的“既定线路”、多走现场确定的“随机线路”

日前,某地一“被调研明星乡”引起社会热议。该乡一年中“被调研”500多批次,平均每天至少接待一拨人,参观有“路线图”、发言有“脚本”、访谈有“演员”,堪称被调研“专业户”。据了解,像这种“经典路线”、模拟场景式的套路化、模式化调研,在一些地方并不少见。对此,应当引起足够警惕,并切实加以防止和纠正。

真实是调查研究的生命线,我们搞调研的目的是要了解真相、掌握实情。调研套路化看上去很“美”,场面热闹、轰轰烈烈,成绩喜人、可圈可点,实则很可能是浮于浅表、流于形式。不言而喻,这种调研方式,非但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往往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好的、不看差的,而极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实际上是损害了党的形象,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重视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是调查研究的必要内容,对于地方和基层干部来讲,让上级调研的同志多了解自己的工作成绩,本也无可厚非。但决不能搞那种一味“布点”“踩线”,甚至造典型、垒“盆景”,弄虚作假、劳民伤财,被群众斥之为花架子“秀场”的那一套。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练好这项基本功,很关键的是要上上下下都有求真务实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真正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这样才能全面深入了解情况,才能作出正确决策,找到解决问题的金点子。

作风脱虚向实,套路化的调研就没有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调研50多次,从偏远山区、基层社区,到工厂车间、边关哨所,每次都是轻车简从,访真贫、察实情,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转变作风、沉到一线,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看看,又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解剖麻雀”。调研中要少些“规定动作”,多些“自选动作”,少打招呼、多点“突袭”,少看“前庭”、多看“后院”,少去安排好的“既定线路”、多走现场确定的“随机线路”,真正把基层情况摸清楚,把群众需求搞明白,把思路方法捞上来,让务实的调研为改革发展加油助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那种“预先定调式”“按图索骥式”“蜻蜓点水式”“装样作秀式”的调研必须坚决反对。

心里装着群众,脑中带着问题,就不会轻易掉进套路的“陷阱”。刘少奇宁乡调研,在大队部土砖房一住就是十八天;周恩来伯延调研四个昼夜,坐在村民门槛上唠嗑,这一住一“坐”,换来的是村民掏心窝的话。调研“身入”更要“心入”,带着亲情、温情、热情,多到群众家中坐炕头、揭锅盖、摸被窝,切身体会群众的酸甜苦辣;多到田间地头拉拉家常,聊聊柴米油盐酱醋茶。进得了群众的屋,吃得了家里的饭;能上百姓的炕头聊天,能下农民的地头问计,群众感受不到官架子,才能打开话匣子,反映真情况。要带着问题去调研,做好前期准备,知晓短板弱项,多涉“深水险滩”,敢于触及矛盾。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反映真实情况,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既报喜又报忧。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警惕和防止调研套路化,必须自始至终在解决问题、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研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而是要看有没有把问题搞明、把情况摸透、把对策搞实,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既要沉下去、“摸活鱼”,又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只有精调细研、有的放矢、精准有效、解决问题,这样的调研才是真调研、好调研,值得我们大力提倡。相反,那些套路化的调研,必须坚决刹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